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行业资讯正文

有机硅行业四十年发展回顾与展望(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7-03 来源:有机硅商城 浏览次数:1316
有机硅行业四十年发展回顾与展望(1)(点击进入上一条)

3、 主要经验
 
3.1 国内经济平稳增长是产业重心向下游转移的保障
  
我国在有机硅产业发展过程中,随着有机硅单体装置的不断扩大,技术水平的提高,行业门槛逐步降低,新进入者不断增多,竞争日益激烈。原来单体的高利润率时代不复存在,利润水平趋向合理。各生产厂家逐渐将重心转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下游中间体及制品。
 
我国有机硅单体的消费量高速增长,有机硅消费增长动力更多地来自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的依赖趋于减弱,国外经济形势时有反复,而国内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建筑、电子电器、汽车等行业的发展使我国有机硅产业的市场地位进一步巩固,带动有机硅下游制品需求的不断上升,使中国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有机硅产品消费市场,同时也加速了有机硅单体生产企业向下游拓展的步伐。
 
3.2 推动产业向高端发展,坚持自主创新
 
世界上主要有机硅单体生产商的有机硅单体自加工比例都超过50%,有机硅单体和有机硅材料的生产是上下游一体化的,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受有机硅单体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强。我国有机硅单体生产企业与下游有机硅材料的合成和应用开发仍有脱节现象,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产品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仍是有机硅产业存在的问题。通过技术创新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技术水平、推动产业向高端发展是必由之路。特别是在国防、军工、航天的重要领域应用的产品技术别人是不会轻易给我们的。因此,自主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3.3 实施海外并购,扩大市场与引进技术并进

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实施跨国收购,扩大产能、拓展市场,将引进先进技术与管理体系相结合,实现了快速做大做强。
 
2006年,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收购法国罗地亚集团有机硅业务,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有机硅单体产能由世界排名第六跃升为第三。有机硅业务是罗地亚集团重要业务之一,拥有50年发展经验及先进的上下游一体化技术,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可提供应用于不同市场领域的全方位有机硅系列产品,业务遍及全球。2007年,蓝星有机硅国际有限公司(BSI)成立,目前BSI年销售额已达5.25亿欧元,并于2016年斥资1500万欧元在圣冯工厂建造弹性体生产车间,该装置的建成使产能提升了50%,从而可更好地服务于医疗、食品饮料、航空航天等增值型市场。
 
继成功收购法国罗地亚集团之后,2011年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又收购世界知名硅材料制造商挪威埃肯公司,埃肯公司是一家金属硅制造企业,产品包括金属硅、碳素、太阳能级多晶硅以及有机硅产品,拥有一套科学先进的管理体系—埃肯商业管理体系(EBS)。为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蓝星全球硅产业链布局,2015年BSI加入蓝星埃肯公司后,2017年6月28日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下属的星火有机硅和兰州硅材也正式加入埃肯公司。通过此次合并,星火有机硅将更名为埃肯有机硅,并纳入埃肯各管理系统。2018年3月22日,埃肯公司在挪威奥斯陆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
 
通过自身发展与跨国收购相结合,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实现了整个硅价值链整合协同的全面一体化,结合上游金属硅业务及下游有机硅市场和应用开发专业技术,为市场提供全方位有机硅系列产品及解决方案。通过吸收国外公司在高附加值的有机硅下游产品上垄断的技术优势,使自身产业链将加完善。同时可以国外公司国际化的销售网络,将产品投入到国际市场中,快速地实现国际化战略。
 
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通过一系列并购及整合,形成了完整的硅产业链,硅产业竞争力已位居全球前列,成为从金属硅到下游有机硅特种产品应用的全球一体化硅产业领导者。如今,在新一轮海外并购中,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经营理念从封闭走向开放。在当前化工行业全球产能过剩、产业格局持续改变和产品结构不断调整的背景下,在把握有利时机、借船出海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加企业盈利能力等方面,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为国内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4 、面临的形势
 
4.1 发展的有利条件
4.1.1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有机硅是高性能化工新材料,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务院各部委历年发布的《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等政策文件中,有机硅材料一直被列为鼓励发展的化工新材料。因此,发展有机硅材料具有良好、稳定的政策环境。
 
4.1.2 市场稳定、潜力巨大
  
市场需求是产业发展的动力,近20年来我国有机硅材料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一直保持了高速发展势头,尽管我国有机硅消费已超过全球总量的40%,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人均消费量还很低,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有机硅对石油和天然气依赖度低,是石油基合成材料理想的替代品。加快有机硅对石油基合成材料的取代,既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也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根据国内目前有机硅行业的发展形势预计,2017-2020年将保持7.6%的增速,2020年全国聚硅氧烷的需求量约为120万吨(折合二甲单体240万吨)。2020-2025年将保持6%的增速,2025年全国聚硅氧烷的需求量约为160万吨(折合二甲单体320万吨)。
 
2017年国内有机硅单体(折聚硅氧烷)消费量约为95.7万吨,预计到2020年需求量增长到120万吨,2017-2020年期间有机硅单体年均需求增长率为7.8%。预计到2025年,国内有机硅单体(折聚硅氧烷)的需求量将分别达到160万吨。2020-2025年期间有机硅单体年均需求增长率为6.0%。国内有机硅单体供需平衡及2020年、2025年需求预测见下表:
 
国内有机硅单体(聚硅氧烷)供需平衡及预测(单位:万吨/年,万吨)
微信图片_20190703093858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发展将更加依赖高新技术和高性能材料,更加重视安全环保。有机硅材料具有许多其它材料所没有的独特而优异的性能,技术升级、产品升级将给有机硅材料的应用带来更多的机遇。LED、光伏、电动汽车等节能环保产业,航空航天、高速铁路与轨道交通、智能装备等高端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超高压和特高压电网建设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为有机硅产业提供了发展空间。
 
4.1.3 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
 
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拥有了一支有较高水平的有机硅研究开发、工程设计、工业生产、市场开拓及企业管理的专业化人才队伍,掌握了有机硅单体、基础聚合物及后加工产品的生产技术,建成了从有机硅单体到各类后加工产品,从主要原材料到加工助剂,从关键设备到控制系统,配套齐全的有机硅工业体系,实现了规模化生产。
 
4.1.4 出口前景看好 

随着我国硅氧烷产能的增加及产品质量的提高,已成为全球有机硅主要生产国和供应商,2014年我国有机硅结束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首次成为初级形态硅氧烷净出口国。近5年我国初级形态硅氧烷进口量减少了32%,出口量则增加了134%。2017年,我国进口有机硅单体(聚硅氧烷)12.1万吨,出口量21.4万吨。今后我国硅氧烷及其有机硅产品出口量仍将持续增长。
 
4.2 发展的制约因素
  
日益严格的环境法规和日益升高的生产经营成本对有机硅企业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跨国公司已基本完成在中国的战略布局,科研开发、生产、销售产业链配套齐全,本土化程度大幅提高,竞争力越来越强,对中国本土企业构成了强大的冲击。因此,未来中国有机硅行业发展仍面临制约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4.2.1 甲基单体产能过剩
  
甲基单体产能过剩,而且综合技术经济指标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竞争力不强;苯基等特种单体发展滞后且品种不配套,影响了高端有机硅产品的开发和应用。
 
4.2.2 后加工产业集中度偏低
  
有机硅后加工产业生产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产品品种少,同质化严重;通用型产品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竞争激烈;许多高端产品尚处空白,仍需依赖进口。
 
4.2.3 科研投入不足,高层次创新人才缺乏
  
科研投入不足,基础研究薄弱,应用开发不力,缺少创新技术和创新产品。缺少高水平研发人员,创新能力不足,在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和市场引领方面处于劣势,不能满足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标准化建设落后,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
 
5 未来发展趋势和重点   
5.1 未来发展趋势
5.1.1 全球有机硅材料总体趋势
  
全球有机硅材料总体趋势是向规模化、高性能化、功能化、复合化、绿色化、低成本和高附加值方向发展,虽然各国各地区差异较大,但总体来说未来有机硅产业发展具有以下趋势:
  
1)随着中国有机硅单体产能不断扩大,技术水平提高,单体和中间体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外国公司基本放弃了新建单体生产装置,重点开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中下游产品。
  
2)由于中国的资源优势及巨大的市场需求,全球有机硅生产中心向中国转移,世界主要有机硅企业加快了在中国的投资,从终端产品向上游扩张,形成了上下游一体化格局,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3)在下游产品和加工技术方面,通过合成技术和配合技术的进步,实现有机硅材料与其它有机聚合物的结合和相互改性,使有机硅材料向高性能、功能化和复合化方向发展。
  
4)瞄准当前和未来产业技术发展方向,重点开发有机硅材料在电子信息、新能源、节能环保、医疗卫生、个人护理、婴童及家用消费品等领域应用,新产品层出不穷。
 
5.1.2 我国有机硅材料发展趋势
  
从中国有机硅产业发展历程可见,中国在世界有机硅产业中的地位在过去是资源大国和市场大国,现在已发展为产业大国,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向产业强国迈进。
微信图片_20190703094024
中国在世界有机硅产业中的地位趋势
 
演变过程的阶段化特征如下表所示:
微信图片_20190703094109

总体来说未来我国有机硅产业发展具有以下趋势:
 
1)有机硅单体生产已进入微利时代,必须依靠较大的生产规模、较高的综合利用水平、较强的科研开发能力等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今后110硅橡胶、107硅橡胶、二甲基硅油、硅树脂基础聚合物、常规混炼硅橡胶等通用型、大宗初级产品的生产将进一步向单体企业集中。超额收益将向下游高端深加工产品转移。
 
2)以骨干企业为核心,建立有机硅产业园区,集聚从单体、中间体、助剂、终端产品、综合利用等有机硅产业链上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通过产业集群化发展,把上中下游产业有机结合起来,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安全效益、环保效益最优化,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有机硅材料在建筑、纺织、家用电器等传统领域的应用已得到充分发掘,今后应重点开发有机硅在电子信息、电力电气、新能源、核电、高铁及轨道交通、船舶及海工装备、安全环保、医疗卫生、居家用品以及替代石油基合成材料方面的应用。随着我国高铁、核电和特高压输变电技术的出口,有机硅作为重要的配套材料也应主动作为,在高端领域实现规模化出口。
 
4)改变跟踪模仿和低价竞争的发展模式,重视人才培养,加大科研投入,提升创新能力,突出个性化发展、特色化发展、差异化发展,推动中国有机硅产业升级,加速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的转变。
 
5)预计到2035年,我国可基本建成有机硅产业强国。
 
5.2 未来发展重点
 
我国有机硅产业未来的发展重点如下:
  
1)严格执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有机硅环体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30530—2014)以及《有机硅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等国家产业政策和法规,合理控制甲基单体总量和建设水平。
 
2)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降低原料和能源消耗,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高甲基单体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3)适度发展苯基、乙烯基、烷氧基硅烷(直接法合成)等特种单体。
 
4)加大下游中高端产品的研发力度,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向技术密集型和质量效益型转变。
 
5)加强产品的应用研究和技术服务,不断拓展新的应用领域,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
 
6)通过发展石油基替代产品、有机硅改性材料和复合材料等方式,调整有机硅产业结构,丰富和拓展有机硅产业的内涵和外延,从质和量两方面实现行业的快速增长和健康发展。
 
7)调整产品结构,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专项计划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对有机硅材料的需求,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产业所需的有机硅新材料,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一路一带”、“产业转移”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十三五”期间,应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机硅产品比例达到60%以上。
 
8)推动行业绿色发展。大力开发和推广甲基单体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全面采用高沸裂解、低沸歧化等技术回收利用高低沸物,提高原材料的有效利用率;降低产品中残存的低挥发组分;大力发展能源节约和替代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促进行业节能减排和技术升级。进一步降低有机硅环体综合能耗。
 
9)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尽快启动有机硅行业团体标准制定,鼓励业内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ISO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建立有机硅行业标准化体系。
 
10)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利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技术中心和行业培训中心,多层次、全方位培养有机硅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为有机硅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人才保障。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