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近两个月有机硅DMC的连涨一万多,进入十月以来,下游企业都受不住了,集体看跌,可DMC继续任性高位运行有一段时间了,这种涨势还能持续多长时间?今年以来,不止有机硅行业涨价,各种大宗商品涨价,带动各种原材料上涨。供应短缺,有价无市的现象比比皆是。很多人不禁要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据统计,2016年初到今年7月,大部份涨价的结果是上游经营状况改善,中下游经营状况却在转差。换句话说,通过供给侧改革,全产业链的利润格局重新进行了划分。以前得利较多的中下游行业企业,利润转移给了上游企业。整个工业增加值的增速被压缩了,存量市场经济的特征越来越明显。
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上游企业大多是国有龙头企业,中下游企业多为民营企业。我们从上市企业的年报中可发现端倪。比如中国石化,今年中报净利润361亿,比去年多出100亿;比如唐山三友,今年中报净利润9.6亿,比去年同期2.94亿已经翻两倍还多。又比如兴发集团,去年中报才0.35亿净利润,今年已经1.1亿。又比如陕西煤业,去年中报才5亿利润,今年已经80亿。煤炭企业就更是赚得盆满钵满,好多煤炭企业都说,虽然过去亏了几年,但是今年一年赚得比过去几十年还多。
通过一轮又轮的整合,一次又一次的环境督查,我国的化工行业正在面临一场洗牌。时间长达一年的京津冀及四川区域“2+26”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正在进行。1-9月扬州市已有84家化工企业被强制关停,四川有32家企业至今未开工。此外国际巨头的轮番涨价,以及产品供应的不稳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化工产品的报价。例如全球最大的化工企业德国巴斯夫早前宣布,其德国工厂生产的一批甲苯二异氰酸酯产品中含有过量的二氯苯,存在致癌风险,这批共计7500吨的产品全部被巴斯夫召回。此外,日前信越集团在泰国的亚洲有机硅单体厂发生大火,在国内有机硅圈子已经闹的沸沸扬扬,从而进一步推动上游看涨心态。不过最近有机硅下游并不买单,任你涨,就是不买。
不仅有机硅如此,其他几个产能过剩行业也是如此。比如海螺水泥,中报净利润70亿,比去年同期34亿接近翻倍。宝钢股份,中报67亿净利润,比去年年中36亿也是翻倍。紫金矿业,今年中报17亿净利润,去年同期不到6亿。水泥、钢铁、煤炭、有色金属等等,全行业景气。
这种腾挪,大大降低了许多国有企业的债务问题,让他们重回盈利轨道。从2017年前三季度国有上市企业的季报来看,他们的净利润翻番的不在少数,就这样,成功把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