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行业资讯正文

有机硅出圈啦!主流媒体深度聚焦!换赛道、谋出海,东莞硅胶产业走上焕“新”之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18 来源:有机硅商城 浏览次数:1524
来源:东莞+
记者:官小群  编辑:符德明     图片:陈栋
 
《东莞日报》 是中共东莞市委的机关报,归东莞报业传媒集团管理,是东莞迄今为止唯一一份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以“党报的心,都市报的身”为全新办报理念,以“本土就是主流”为价值观和品牌概念,全力打造华南地区具有国际化的区域整合型主流媒体,向“中国最优秀的地市级党报”的目标大步迈进!
近日,《东莞日报》旗下的东莞+聚焦东莞有机硅产业链,对多家东莞有机硅企业进行了专业的采访调研,深入挖掘东莞市有机硅产业链现状及未来的发展前景,接下来就让我们与《东莞日报》官记者共同探寻“东莞硅胶”的奥秘……
在阿里巴巴国际站平台上,一款产自东莞的硅胶板获得国际买家的青睐,以百万订单展现出“东莞制造”的强劲实力;在东莞黄江镇的繁忙车间中,一部部蓝白相间的大型硅橡胶橡塑机整装待发,准备踏上前往土耳其、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的旅程;在有机硅实验室里,研发人员为特斯拉电车的电缆硅胶做阻燃实验,争分夺秒抢滩布局新能源赛道……
近日,记者走访多家东莞硅胶行业企业发现,硅胶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材料,曾随东莞制造业的兴旺而蓬勃发展。如今东莞有机硅企业正加快技术创新,换赛道,谋出海,拥抱新能源浪潮,聚力转型促发展,走上一条焕“新”前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刮起订单“飓风” 有机硅将迎来爆发点
“自年初起,订单需求持续火热,生产线上200台机器全面开工运转,订单已经排满至9月。”科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盛智能”)总经理郭楠表示道。科盛智能是一家坐落于东莞市黄江镇的硅橡胶机械设备的生产厂家,年生产设备达2000台以上。
在阿里巴巴国际站,东莞市维赛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赛实业”)一季度贸易出口增长了180多万元,发泡硅胶类增长较多,出货量达两个货柜。第一季度销售额比往年增长了6.8%,增长点主要体现在出口外贸及电子消费品配件。
“电子消费品业务订单量的特性就是编码多、时间急、量大,当多个客户都集中一起要出货时就造成了人员短缺,那一阵为了保交付,全体员工都加班加点赶货。”维赛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马超向记者介绍道。
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从出口量来看,2024年4月有机硅出口量为45698吨,同比上升47.97%;从出口均价来看,2024年4月出口均价为2678美元/吨,同比上升18.5%。
2024年1-4月,有机硅初级形态的聚硅氧烷累计出口量为16.77万吨,同比上升27.91%。有机硅海外需求的回升,也有力支撑了2024年上半年我国有机硅市场整体上涨的行情。
“行业爆单现象可以说有点意外,但也不是个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有机硅生产国,价格优势也是吸引订单的关键竞争力。”有机硅商城总经理曾剑霞向记者解释道。曾剑霞深耕有机硅行业数年,旗下的“有机硅商城”是汇聚10万+行业粉丝的新媒体资讯平台。
对此,维赛实业总经理马超认为,“主要原因是上游原材料有大量库存,且不能停产,要处理库存就要降价。导致中游混炼胶厂价格下降,制品工厂价格也下探,为终端应用销售提供良好的竞争优势,自然就有利于我们推广新产品。
有机硅商城曾剑霞补充道,有机硅作为一种新材料,曾经价格太高而无法广泛应用。随着上游不断的疯狂扩张,有机硅企业在竞争压力选择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低位的价格与技术革新的硅材料,将为各行各业的产品提供更高的附加值。所以说,当下竞争虽激烈,市场整体经济也比较艰难,但未来有机硅需求的爆发点还会持续。
广东工业大学博士朱贵有则认为,爆单现象更多反映出行业细分领域的新趋势。有机硅单体产能在内陆地区发展到今天已趋于饱和。而低成本、低技术、低门槛的产品项目,势必会遭遇替代升级问题。有机硅行业的发展会逐渐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那么大湾区细分创新领域的研发型企业生意会特别火爆,长期做低技术门槛的企业,则难以迎来爆单。
 
抢滩新能源赛道拓展产业新蓝海 
奶嘴、隔热手套、宠物座垫、遥控器按键……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都能看到有机硅制成产品的身影。硅胶是一种透明的或乳白色的材料,它不溶于水和任何溶剂,因其无毒、环保、耐磨损、可达医疗食品级等特点,有机硅广泛应用于母婴用品、厨房用具、电子电器中。
得益于独特的物理与化学性质,硅胶能够承受极端的温度变化,可在-50℃—250℃范围长时间使用,同时硅胶自身具备优异的防水、防潮、阻燃与电绝缘性能,使得它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场景尤为广泛。
“有机硅应用面非常广,尤其是汽车、电子、新能源等行业的快速增长,第一季度全球新能源车销量达到285万辆,同比增长16.9%,朗晟材料、维赛实业等企业很多年前就布局这些领域,终端需求爆发从而带动他们订单增长。”曾剑霞说道。
随着新能源汽车、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等新兴领域的崛起,液态硅胶正成为该领域的理想选择。新能源在电池的包裹、减震、隔热与车内装饰等方面,都需要硅胶复合材料发挥效用,一系列硅胶产品都为大湾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关键支持。
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对阻燃材料的安全性能要求极高。东莞的有机硅企业在阻燃材料方面狠下功夫,通过研发灌封硅橡胶、耐火陶瓷化硅橡胶等高性能产品,为市场提供了更多安全可靠的选择。“我们曾经拿到了一根特斯拉的车内高压线订单,特斯拉对于硅橡胶的耐油、阻燃、耐高温时间上都有很高的要求,研发团队历经多次实验,提升硅橡胶的加工性能,最后成功攻克了这一难关。”东莞市朗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谭政新表示。
此外,东莞相关企业在以厚街河田市场为中心的皮革市场大力推广有机硅皮革,该皮革以液体硅橡胶制成,在新能源汽车座椅套件、手机背板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在皮革行业主流材料市场流通。
“东莞作为中国的制造之都,充分利用当地模具和电子制造的产业集群优势,为众多有机硅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高性能材料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东莞的有机硅企业有望在未来市场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曾剑霞回应。
 
攻坚“卡脖子”难题 展现国材新突破 
随着有机硅淘汰赛的号角吹响,“国产替代”同样是摆在有机硅行业面前的“老大难”问题。
以苹果的iwatch表带为例,表带中所运用的氟橡胶硅胶,目前国内企业较难生产制造出来,合成技术仍然需要依赖于国外进口材料。如若限制国外进口,则将面临严峻的“卡脖子”难题。
朱贵有认为,大湾区的有机硅企业更多是以配方技术见长,而不是有机硅合成技术本身。有爆单现象硅胶企业的产品,大多运用于新能源汽车,3C电子新消费领域。这种硅胶企业对于选材用材有严苛的要求,一般采用陶氏化学道康宁、日本信越、德国瓦克等高端原料。“产品结构决定产品性能,如果要高性能的产品,那就要自主合成高分子结构。而国内有机硅的高端领域合成技术目前落后于国外20年,始终存在被‘卡脖子’问题。”
突破“卡脖子”问题,解决颠覆性技术发展问题,莞企正不断拓展硅橡胶的高端应用领域。当“国材当自强”正从一句口号变成了现实图景,“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成为东莞有机硅企业的真实写照。
“伸开五指,不如握紧一拳”是谭政新的口头禅,也是朗晟材料这家企业的战略选择。朗晟材料数十年来深耕绝缘、耐火、环保高分子等新材料领域,将陶瓷化耐火硅橡胶做到极致,成为耐火电缆市场的行业“领头羊”,同时当选2023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秉持着“开发一代、储备一代、销售一代”的战略模式,朗晟材料进行了硅橡胶热塑性弹性体和液体硅橡胶皮革两项新产品的研发。
其中,硅橡胶热塑性弹性体可应用于智能穿戴和3C电子产品等领域,如充电线、智能手表表带等;液体硅橡胶皮革因其柔韧性、透气性、耐候性好、无味环保,未来可替代真皮、PU皮革等材料,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在打造产学研创新生态上,朗晟材料不断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交流,与浙江工业大学研发团队达成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平台,聘请专家和教授作为技术顾问。目前,朗晟材料的研发人员12人,获得产品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实审中发明专利13项。此外,朗晟材料未来还将打造广东省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解决国外“卡脖子”问题。
 
乘风御浪谋出海 点亮莞企的世界新版图 
根据Global Market Insights公布的数据,2023年全球硅胶市场规模达337亿美元,2016-2023年年均复合增速达4.8%。
而从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公布的全球硅胶产能分布图来看,中国工厂产能占比达到59.3%,东莞作为硅胶产业的重要基地,对市场规模的贡献不可忽视。
受益于硅胶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展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的巨大需求潜力,东莞有机硅开始在海外“追风逐日”。东莞有机硅上下游企业快速捕捉全球市场需求趋势,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积极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为了打开海外市场,维赛实业设立了阿里巴巴国际站、谷歌独立站、Tiktok、Temu等国际贸易渠道。
“在阿里巴巴国际站,一季度贸易出口增长了180多万元,发泡硅胶类出了两个货柜,总体增长较多。全体员工都加班加点赶货。”维赛实业马超向记者介绍道。
“我们团队计划接下来前往巴西、印度尼西亚等地开拓新兴市场,积极寻找当地合作伙伴。希望我们的有机硅能迈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实现全球化发展。”科盛智能外贸经理潘佩仪表示。
朱贵有认为,国内的部分硅胶企业可以前往东南亚市场去寻找出海机会,拿着国内的原料和技术,去到海外建厂。每一种市场都是需要培育的,去培育国外民众的硅胶消费习惯,才有可能开启广阔的海外新市场。
曾剑霞认为,新能源储能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还涉及储能电站、分布式能源系统等多个领域。她建议企业应加强研发创新,推出更多高性能、高附加值的产品满足新能源储能产业的需求,让莞产硅胶制品的足迹遍布世界版图。
 
来源:东莞+APP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