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行业资讯正文

“新蓝天杯”第七届硅烷及硅氧烷低聚物技术信息交流会成功召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4-28 来源:有机硅商城 浏览次数:977


 由中蓝晨光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和国家有机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有机硅材料》编辑部承办的“新蓝天杯”第七届硅烷及硅氧烷低聚物技术信息交流会于2018年4月26日在湖北武汉楚天粤海国际大酒店成功召开。我国有机硅行业的硅烷及硅氧烷低聚物相关领域共256名代表云集本次盛会。

       
大会开幕后,湖北新蓝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荆州市江汉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浙江溶力化工有限公司、宜昌科林硅材料有限公司、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嘉宾分别致辞。上午的报告由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徐彩虹研究员主持。



 特邀报告嘉宾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李齐方教授从倍半硅氧烷-环氧树脂结构与表征、环氧-有机硅耐高温树脂、倍半硅氧烷-环氧树脂电子封装材料、倍半硅氧烷-环氧树脂齿科修复树脂等方面介绍了倍半硅氧烷-环氧树脂的制备与性能,并表示其是一类新型的有机硅特种材料,在高粘接耐高温树脂、电子封装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塑料改性等领域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后,《有机硅材料》杨晓勇主编以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为起点,带领行业同仁一同回顾了2017年中国有机硅行业运行情况及大事件,指出随着中国企业硅氧烷产能扩张和技术水平提高,逐渐具有规模和成本优势,产业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而环保政策日趋严格,也将使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整合进程加快。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徐彩虹研究员介绍了以金属硼氢化合物、氢化铝锂等为催化剂,以常见的醚类作为溶剂,以氢化锂、氢化钠、氢化钙等金属氢化物为还原剂,由氯硅烷还原制备硅氢化合物的路线可行性。以及还原剂强弱、溶剂种类、反应温度等对使用以上催化剂时还原效果的影响,并阐述了可能的催化还原机理。




 中蓝晨光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硅油事业部总经理毛杰分别介绍了合成/纯化法、非平衡聚合法、三全氟苯基硼烷催化法、非对称物衍生法等合成非对称官能团硅氧烷,并介绍了其在支化硅油、表面活性剂、特种硅橡胶、超柔软干爽硅橡胶、光刻胶、粉体处理剂等领域的应用。



   湖北大学的赵辉博士报告了采用自制聚倍半硅氧烷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研究成果。



  山东大学周传健教授介绍了一种可用于环硅氧烷平衡开环聚合的数值模拟方法,并指出在模拟中引入更多参数后,可以提供更精确的过程数据与共聚产物预测。


 
下午的报告由山东大学周传健教授主持。首先由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高希银副研究员介绍了加成型硅橡胶高效增粘剂开始。


 
  武汉大学唐红定教授报告了羟基封端二甲基-二苯基硅氧烷低聚物的合成。


 
 武汉纺织大学权衡教授通过丰富的实例讲解了硅氧烷低聚物及偶联剂在印染助剂开发中的多样化应用。


 
  杭州师范大学荣瑞先生报告了单端含活泼氢聚硅氧烷流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烟台大学崔孟忠教授分享了新型含硫、氮烷氧基硅烷、含氢硅油交联聚烯烃橡胶等功能性硅烷及硅氧烷低聚物的研究成果。


 
湖北新蓝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李胜杰先生介绍了硅烷水解/缩合机理及其低聚物在树脂中的应用。


 
  宜昌科林硅材料有限公司的曾祥浩先生报告了硅基磷酸酯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广东标美硅氟新材料有限公司的黄振宏总经理由有机硅化学的生态循环出发,介绍了MQ硅树脂的绿色化技术。


 
 武汉大学的黄驰教授报告了金属表面硅烷前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荆州市江汉精细化工有限公司陈圣云技术总监从席夫碱式合成、酰基化反应、氨基缩合反应或醇加成反应、环化反应等方面介绍了隐蔽硅烷的合成及其在在单组分环氧体系、聚氨酯体系、轮胎橡胶等领域的应用。


 
在场聆听报告的与会代表们与报告人积极互动,探讨了硅烷及硅氧烷低聚物技术方案和发展趋势,在美丽的东湖畔营造了一朵朵有机硅的思维浪花。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