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相信每一个注重产品质量的用户,都会非常担心使用了“充油密封胶”。从用户角度来说,如何从源头把控“充油密封胶”不流向我们的产品或工程?有没有可以简单、快速鉴别硅酮密封胶填充矿物油的方法?
在这里我们给大家分享由广州市白云化工实业有限公司(行业内承诺:所有生产的硅酮密封胶,绝对不充油的厂家)原创发明的一个既简单又非常有效的鉴别方法。无论是在办公室、生产车间或工地现场,您都可以自行测试。这种方法就是:塑料薄膜测试方法。该方法的原理是:在硅酮密封胶中添加的矿物油,与硅酮密封胶体系的相容性差,容易从硅酮密封胶体系中迁移、渗透出来,当矿物油渗透到塑料薄膜里面,会使薄膜变得不平整。该方法对单、双组分密封胶都适用。实验过程还发现:填充的矿物油的量越大,塑料薄膜出现收缩的时间越短、收缩现象越明显。
该方法所需材料仅为平整的软质塑料薄膜(比如农用塑料薄膜、PE膜等),具体测试推荐以下两种方法。
推荐方法1:把硅酮密封胶样挤在塑料薄膜上,刮平,使其与塑料薄膜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如图1、2所示;

推荐方法2:将硅酮密封胶挤在在塑料薄膜袋子里,将胶压平,如图3、4所示。


按照上述推荐方法做好后,等待数小时,一般在24小时内,密封胶有没有充油就能予以鉴别。密封胶如有充油,与之接触的塑料薄膜会收缩起皱,而不充油的密封胶即使放置更长时间,与之接触的塑料薄膜都不会收缩起皱。图1、3中与硅酮密封胶接触的塑料薄膜收缩起皱,可判定胶样充油;图2、4中与硅酮密封胶接触的塑料薄膜无收缩起皱,可判定胶样不充油。
试验用的塑料薄膜也是非常容易购买的,在购物网站可以直接购买(见图5),推荐单层塑料薄膜推荐厚度为10~12丝。

图5 购物网站上的塑料薄膜
以上是我们给大家介绍的简单、快速鉴别“充油密封胶”的方法,操作方便,效果明显,非常适合用户鉴别购买的硅酮密封胶是否充油。相信正在办公室、生产车间或工地现场的您,也非常有兴趣自己动手试一试,亲自鉴别自己选用的密封胶是否充油。
附文: 实验室检测硅酮结构密封胶中的烷烃增塑剂(矿物油)的三种方法。
2015年7月6日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发布了GB/T 31851-2015《硅酮结构密封胶中烷烃增塑剂检测方法》。该标准适用于热重分析、热失重和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定量或定性检测硅酮结构密封胶中的烷烃增塑剂(矿物油),也适用于其他硅酮密封胶。标准中的三种检测方法如下:
方法一:热重分析试验方法
该方法采用热重分析仪(TGA)在较短的时间内能测出热重曲线。原理是在规定控温条件下持续加热并连续称量被测样品,记录样品在规定时间内和规定温度范围内的质量变化曲线,对比被测样品与空白试验的热重曲线,经计算,可定量判定被测样品中烷烃增塑剂的含量。但该方法仅适用于双组分密封胶。
方法二:红外光谱试验分析方法
该方法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原理是红外光谱仪可测得样品分子基团结构对应的特定光谱,从而定性鉴定被测样品中烷烃增塑剂的官能团。该方法用于测试硅酮密封胶中烷烃增塑剂的检出限为2%。该方法可同时适用于单组分和双组分密封胶,但只能定性。
以上两种方法分别采用了热重分析仪(TGA)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仪器分析方法,可以快速鉴别密封胶是否充油。那如果没有这些分析仪器,通常实验室条件下有没有相对简单的方法呢?GB/T 31851-2015《硅酮结构密封胶中烷烃增塑剂检测方法》中还有热失重法。
方法三:热失重试验方法
该方法所用的仪器设备仅为量程可调至(250±2)℃的鼓风式干燥箱中和精度可精确至0.1 mg的分析天平。这些仪器设备一般实验都有配备。原理是在规定温度条件下加热被测样品,称量并记录被测样品加热前后的质量,经计算,定量判定被测样品中烷烃增塑剂的含量。 该方法适用于单组分和双组分密封胶。
主要实验步骤为将试件平放于温度已调至(250±2)℃的鼓风式干燥箱中,加热4h。
烷烃增塑剂含量的结果计算按下列公式进行,以质量百分数(%)表示:

式中:
W——烷烃增塑剂含量(%);
m0——垫板的质量,单位为克(g);
m1——试件的初始质量,单位为克(g);
m2——处理后的试件质量,单位为克(g);
WA——修正值(%),单组分密封胶取为5%,双组分密封胶取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