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行业资讯正文

东南亚投资遇阻,国内再生企业如何寻找生存之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19 来源:贵屿塑料 浏览次数:1255
目前国内再生企业市场的严峻形势加上中国“禁废令”的实施,让很多废料再生企业甚至欧美国家都将目光转向了东南亚地区。其中,马越印泰有望取代中国成为废料回收加工中心。
 
马来西亚2017年废塑料进口量料达到45万吨至50万吨,比2016年的28.8万吨高约40%;越南进口量同比上升62%,达50万吨至55万吨;泰国增幅达117%;印尼增幅为65%。
 
但是,随着众多企业去东南亚投资建厂,污染加大、码头严重塞港等问题逐渐凸显。因此,东南亚各国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应的环保和海关政策。
 
印度
4月初开始100%检查废纸和废料进口

马来西亚
5月底已经暂停固体废物准入证申请

越南
6月开始暂停固废料进口

泰国
7月2号开始每家每户都要来查
8月1日起禁止进口再生塑料,只能进口原料颗粒
 
“不理智、不团结、不明了、不守法”,是东南亚各国家废塑料投资者目前存在的重大问题。
 
东南亚投资遇阻的原因不是投资环境、政策等外在原因,是我们自身企业的问题。
 
低端产能的跨区域平移,不守“规则”、热衷走关系等等,让“东南亚投资受阻”成为必然。
 
部分已转移过去的厂家人士、进口贸易商均能感受到厂家想要盈利的迫切心情,多数人抱着“赚快钱”的方式,照搬在中国国内的不规范生产方式,罔顾当地基本法律要求,不具备基本的经营风险行业的经验,将环保行业做成了一个污染行情,这种方式无异于涸泽而渔,杀鸡取卵。
 
从现在看来,未来的废料再生行业发展,将不再是低端无序,而是倾向于规范环保的高端环保产业,且不论国内还是国内,这也是大趋势。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