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行业资讯正文

硅酮胶 “微电影”《责任于心 不忘初心》,值得每一位硅酮胶人观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8-31 来源:有机硅商城 浏览次数:1236
中国幕墙网2018年8月22日文章《幕墙在“哭泣”!耐候密封胶质量让人堪忧》指出:市面上出现了相当多的充油耐候密封胶产品,给用户带来严重质量问题甚至安全隐患!上期笔者提到,从市面上购买的6个不同厂家的耐候密封胶样品,发现有3家的产品是充矿物油的,检出率竟高达50%,这些充矿物油的产品外包装都宣称满足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有的甚至宣称也满足国家标准GB/T 14683-2017。从以上标准简单分析可见,填充矿物油的耐候密封胶是不能满足国家标准GB/T 14683-2017要求,是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不符合宣称标准,以次充好,严重侵害了用户的权益,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耐候密封胶用于建筑幕墙板块之间的接缝密封,在应用过程中需承受建筑接缝因外界环境(板块材料热胀冷缩、主体结构位移等)引起的接缝宽窄的位移变化。这就要求耐候密封胶具有良好的承受接缝位移的能力,并能够长期承受接缝宽度变化而不发生开裂。耐候密封胶的位移能力一般为25级、35级、50级、+100/-50级等。比如35级就是能够承受胶缝宽度在±35%之间变化。耐候密封胶直接暴露在户外,必须能长期保证幕墙的气密性、水密性等性能,对其关键技术指标如弹性(位移能力)、耐老化性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耐候密封胶应选择满足相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
 
白云化工耐候密封胶系列产品
国内耐候密封胶相关标准有GB/T 22083-2008《建筑密封胶分级和要求》、JC/T 882-2001《幕墙玻璃接缝用密封胶》、GB/T 23261-2009《石材用建筑密封胶》、GB/T 14683-2017《硅酮和改性硅酮建筑密封胶》等,均参照了国际标准ISO11600《建筑结构-接缝产品-密封胶分级和要求》,都采用了按位移能力对接缝密封胶进行分级的方法,位移能力的级别是通过定伸(常温、浸水、紫外线辐照后、浸水光照后)粘接性、冷拉热压后的粘接性等多项指标来评定的。下面对上述耐候密封胶的四个国内标准做简单介绍。
 
标准一:GB/T 22083-2008《建筑密封胶分级和要求》

GB/T 22083《建筑密封胶分级和要求》是建筑接缝用密封胶分级标准,该标准对建筑密封胶的分级包含最全,从7.5级到+100/-50级都有,并给出了不同级别的要求和相应试验方法,各种类型的建筑密封胶均可参考此标准;但是对密封胶的施工性能没有提出要求。

标准二:JC/T 882-2001《幕墙玻璃接缝用密封胶》

JC/T 882-2001《幕墙玻璃接缝用密封胶》制定时间较早,该标准与GB/T 22083-2008中G类分级和要求基本一致,根据位移能力分为25级、20级,根据拉伸模量分别对低模和高模进行了区分。该标准适用于玻璃幕墙工程中嵌填玻璃与玻璃接缝的硅酮耐候密封胶,玻璃与铝等金属材料接缝的耐候密封胶也可参照采用。
 
标准三:GB/T 23261-2009《石材用建筑密封胶》
 
GB/T 23261-2009《石材用建筑密封胶》与GB 22083-2008大部分相一致,该标准将石材用建筑密封胶按位移能力分为50级、25级、20级和12.5级,其中50级、25级和20级根据拉伸模量分别对低模和高模进行了区分,20级以上的密封胶弹性恢复率要求≥80%。由于石材等多孔性面板材料与其使用的接缝密封胶接触后,密封胶中的增塑剂等小分子物质会渗入到多孔性材料内部,造成胶缝周围的面板变色,形成渗透污染。因此该标准对污染做了严格要求,规定了污染性(污染深度、污染宽度)小于等于2 mm,标准附录A中对污染性试验做了规定,污染性试验方法参考了ASTM C1284-2006《用于多孔性基材的接缝密封胶的污染性试验方法》。该标准对热失重要求很严格,不能大于5%。
 
标准四: GB/T 14683-2017《硅酮和改性硅酮建筑密封胶》

新版标准在原标准GB/T 14683-2003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是目前针对耐候密封胶的最新标准。该标准明确规定了建筑幕墙用耐候密封胶(Gw类——建筑幕墙非结构性装配用)的性能要求。。建筑幕墙用耐候密封胶根据位移能力分为50级、35级、25级、20级,根据拉伸模量分别对低模和高模进行了区分,分级及主要性能要求见表1。
 
表 1硅酮建筑密封胶的理化性能



 
 
通过上表,GB/T 14683-2017《硅酮和改性硅酮建筑密封胶》对比2003版增加补充了高位移能力产品的技术要求,增加了位移级别35级、50级;硅酮类密封胶的弹性恢复率提高到了80%,最为重要的是,规定了烷烃增塑剂不得检出,也就是绝不允许幕墙用耐候胶添加白油。
 
针对行业部分生产企业,无视质量底线,填充矿物油(白油)降低成本,以次充好的乱象,早期的标准,如GB/T 22083-2008《建筑密封胶分级和要求》、JC/T 882-2001《幕墙玻璃接缝用密封胶》,由于没有针对密封胶中矿物油(白油)含量的检测方法,只能依靠“热失重”或“体积收缩率”两个指标来把控。而密封胶在固化过程中本身就会释放一些小分子物质导致一定的重量损失,这个损失与密封胶是否充油无关,不同配方密封胶的这个损失会有所不同,虽然一般只有3%左右,但标准还是规定了“热失重”≤10%或者“体积收缩率”≤10%的较宽的指标,这就让一些充油耐候密封胶有机会混入市场。随着技术进步,现在已经有标准方法可以定量检测密封胶中白油的含量,因此新标准对耐候胶中白油含量规定为“不得检出”。
 
笔者呼吁相关部门严格执法、严厉打击,同时建议用户积极按标准要求送检,维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