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报看化工景气向下
前期我们在报告《化工高景气已近尾声》中,曾指出目前整体而言,化工高景气已处于尾声阶段。其基于的逻辑主要有三点:1. 行业盈利水平已至历史高位,难以为继;2. 资本开支周期正在重启,未来产能增速将显著提升;3. 依靠环保等外力带来供给严控存在边际放松的可能。应该说我们做上述三点判断时,更多的是源于经验和直觉,定量的依据只能参考一季度数据。但众所周知,一季报由于时间跨度太短,且包含春节长假影响,说服力有限。因此中报季后,我们又重新统计了最新数据,结果却让我们极为震惊。趋势上不但印证了我们此前的判断,而且幅度上远远超越了一季报,尤其是盈利水平和资本开支增长率,均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可以说支撑近几年化工高景气的供给收缩逻辑已被根本性破坏,行业盈利正在逼近盛极而衰的拐点!
行业盈利水平史无前例
如我们前期统计,以上市公司加权净利率衡量,如果说16年还只是复苏,仅为3.5%;17年就达到了5%,已经略高于上一轮高点的11年;今年上半年更是达到了8%,超越了史上历次周期高点。如果我们用更能体现企业扩产意愿的ROE来衡量,16年仅为6.5%,基本与13年相当,17年则提升至9.2%,但还是略低于11年的10.1%,今年上半年达到了6.5%,年化就是13%,而且这还包括了近两年被原料涨价严重伤害的下游企业,纯粹上游的ROE要更高(09-11年的高景气源于需求驱动,所以上下游盈利都在扩张,比较平衡)。以如此高的整体ROE,我们很难想象不激发剧烈的产能扩张。而现实也是产能确实开始扩张了,且幅度非常惊人。



资本开支周期已经重启
虽然前期市场主流观点认为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未来产能投放会严格受限。但就我们的理解,审批放缓无非是短期内矫枉过正而已,政府对优质产能的释放依旧持以鼓励态度。而今年上半年,从衡量资本开支最为精准的构建固定资产现金支出看,不但行业产能投放没有放缓,从绝对额看还在以史无前例的规模增长,达到了878亿元,几乎与16年全年相当,同比增速超过90%,年化则高达1756亿元,甚至超过了09年4万亿时的水平。如果从占固定资产的比重看,今年上半年年化也达到了22.5%,虽低于11-13年,但也还是大幅超越需求增速。可以说如果在目前时点,还坚信供给收缩,已无异于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其实从常识我们也可以判断,历史上哪有周期高点产能停止扩张的道理,供给放量只是时间问题。还是那句话,就趋势而言继续博弈供给收缩,无疑是与时间为敌,即使赢了业绩,也会输了估值。





环保对供给影响有限
近两年周期主要是靠供给逻辑,从盈利看虽然目前已经大幅超越上一轮高点11年,但资产周转率还是远不及11年,甚至今年相比去年都有所下滑。这也反映出盈利能如此之好,主要还是靠环保约束使很多产能无法正常运行。但就我们的分析,大方向上环保虽不会放松,但会有所调整,很难再搞一刀切。毕竟限产只是手段,以环保为抓手促进产业升级才是根本目的。当下中国经济大背景是从总量扩张逐步转为存量优化,无论是供应侧改革、环保还是严格税收监管等等措施,本质上都是在市场增速下台阶的背景下,利用各种手段倒逼小企业退出,提升产业集中度,帮助制造业走向巨头化,使得龙头企业真正成长为我国经济的核心支柱。因此环保只是表象,借此优化行业格局才是真正的出发点。

从本轮扩产看,最大10家化工企业投资总额占行业比重超过70%。可见受供给侧影响最大的行业,已基本完成了向优势企业的集中。对于这部分大型、甚至是超大型企业来说,新建产能都是世界级装置,环保也是按照最高标准。各级政府面对这种项目,不但不会阻挠,反而会全力支持,更谈不上以环保来约束。而对现有产能来说,相比已经大幅改善的环境状况,更关键的是要尽快促使上游企业释放产能,平抑原材料价格,缓解目前面粉比面包还贵的局面,修复被供给侧改革严重伤害到的下游盈利,避免这些企业大量停产导致的需求端崩塌式下跌。所以对于前期因环保放松传言导致的周期股大跌,我们判断是无论消息是否属实,价格回调都不可避免,所以即使大跌当晚就有辟谣,但其后周期仍没有出现很多人预期的上涨。本质上还是当下的利润太高,既抑制了需求,也刺激了供给,如此高的景气肯定是无法长期维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