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东华科技官微
东华科技在2022年“文化周”活动中开展了“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主题征文活动。征文聚焦“经济发展顶梁柱”“改革创新排头兵”“共同富裕践行者”主题征集,所属各部门、子分公司积极响应并选送优秀作品,全方位、立体式、多角度展现了工作成效。今天,“我们这十年”专栏展播的是工艺室聚焦改革创新排头兵话题的思考与总结。
有机硅
有机硅材料分子主链由硅氧烷(-Si-O-)链节组成,兼具有机物的结构和无机物的功能,具有有机高分子材料的优异性能,还具有很宽广的应用温度范围(-120℃—400℃),既耐高温又耐低温,用途非常广泛,广泛用于航天航空、军工、交通运输、建筑、电力供电、机械设备、纺织工业、卫生制品、日常用品等各个领域。
有机硅下游产品应用
有机硅材料的开发应用,促进了多项技术领域的变革和发展。有机硅聚合物既可作为基础材料直接使用,又可作为功能材料添加到其它材料中改善其性能。因此,有机硅材料获得了“工业味精”“科技发展催化剂”等美誉。有机硅工业是高度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的产业,有机硅材料也是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品。
中国是有机硅的生产及消费大国,产销量均达到全球产销量的近 50%,但目前国内各企业的技术水平基本雷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与国外先进企业的差距明显。
2020年,全球聚硅氧烷产能263.9万吨,其中,中国产能157.3万吨,占比59.61%。而从聚硅氧烷品牌影响力及技术先进性等方面来看,陶氏、信越、迈图等国外几大品牌仍占据市场主流,其次为国内大型企业,国内中小型企业基本处于中低端市场。
如何打破行业壁垒,进军高端市场,东华科技用持续十多年的设计经验和技术积累给出了满意的答卷。
2010年和2016年,东华科技先后完成了浙江新安迈图一期和二期的工程设计,该项目有机硅技术为国外先进技术的首次国内转化,其多项技术指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例如,项目采用先进的U型管流化床,生产连续性好、操作稳定、副产物少,氯甲烷单程转化率和二甲选择性在国内居于领先水平,循环能耗低;实现了大型氯甲烷反应釜和大型裂解釜在国内的首次应用;全厂自动化程度高,相比其他相同规模的有机硅企业,工人数仅为其他企业的一半;设计了大量的节能措施,项目的综合能耗值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由此,东华科技完成了有机硅技术的技术积累,为后续不断探索有机硅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合盛鄯善20万吨/年有机硅单体项目
2017年,东华科技签订了合盛鄯善20万吨/年有机硅单体项目,2020年签订了中天氟硅30万吨/年有机硅单体扩能改造和33万吨有机硅新材料项目,2021年签订了唐山三友20万吨/年有机硅单体扩能改造项目。这三个项目的实施,让东华科技在有机硅领域的设计涵盖面从单纯的有机硅中间体DMC延伸到了有机硅下游深加工,包括107胶、110胶、混炼胶、硅酮胶、各种牌号硅油等产品,还涉及了多种副产品综合利用,如白炭黑、含氢硅油、三甲氧、三乙氧、硅醚等。这些项目的工程化让东华科技有了更加完善的工程经验,对于国内不同流派的有机硅技术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持续的技术积累和探索也使东华科技对有机硅技术熟稔于心,工程设计能力和服务质量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目前,东华科技已经具备丰富的有机硅工程设计、下游深加工和老厂改扩建经验,可以为业主提供包括整合老厂的三废排放设施在内的完善的解决方案。目前,东华科技的工程经验包括:5万吨/年、10万吨/年、15万吨/年、20万吨/年的U型管流化床和10万吨/年指型管流化床;5万吨/年、10万吨/年、20万吨/年的单系列二甲水解工艺;溶剂油工艺和非溶剂油工艺的硅氧烷裂解精馏;拥有强大的流程模拟和设备计算能力,可以完成单体精馏的流程模拟和塔设备的计算;可以完成部分人工操作流程的顺控转化等。
有机硅行业是东华科技“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新材料”领域的重点规划方向之一,东华科技在其中深耕十多年,拥有深厚的技术、经验积累,设计团队人员相对固定和集中,有机硅项目的设计质量和整体进度可控。
自2010年进入有机硅行业以来,通过不断的技术探索和积累,东华科技实现了从追随到引领的跨越。接下来,立足新起点,迈上新征程,在不断优化有机硅单体技术的同时,东华科技也会布局有机硅下游高端产品市场,助力有机硅行业蓬勃发展,开创新的辉煌。
END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态度。本文仅供参考,交流。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