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声明:本文由有机硅商城平台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配合!
导读
“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有机硅市场迎来了丹桂飘香的9月,大多数企业仍沉浸在上月的走跌行情中。回顾8月市场行情,单体厂为刺激出货重启以价换量,但受疲软需求牵制,中下游仅维持逢需采购,致使价格不断下行探底。截止至8月31日:DMC主流报价10800-11500元/吨,月跌1300,跌幅10.4%;较去年同比下跌13.1%。
具体来看,在7月探涨走势下,中下游企业对高价货源接受程度普遍一般,致使单体厂8月初成交僵持,中旬,随预售接单渐入尾声,同时单体厂大多维持偏高负荷水平,累库风险下价格战愈演愈烈,单体厂亏损加剧。月末行业“反内卷”会议重启,然而中下游并不为所动,坚持逢低采购,囤货信心不足。
本周正式进入9月份,在连续走跌行情下,不仅把7月涨幅回吐,局部产品甚至无限接近6月份的历史低价,上下游企业利润面受损,有机硅价格下行空间不断缩窄,预计9月初呈现弱稳开局,若装置继续减产,终端需求也逐步消化,届时单体厂或有望试探性反弹操作,无重大事件影响,业内认为能反弹的幅度也相当有限……(原创编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局部装置检修,开工率降至70%左右
华北地区河北年产40万吨产能,三期装置检修;内蒙古年产25万吨装置正常运行;1家年产30万吨装置正常运行;
山东地区1家年产50万吨装置降负运行;1家年产70万吨装置,三期停车检修中;
江浙地区浙江1家年产27万吨装置正常运行;1家年产55万吨产能,装置轮流检修;张家港40万吨装置正常运行;
华中地区湖北60万吨装置降负运行;江西70万吨产能正常运行;
西南地区云南30万吨装置正常运行;四川18万吨装置正常运行;
总体来看
山东、浙江地区部分单体企业降低装置负荷,整体开工率回落至70%左右。由于成交氛围一般,供应端累库风险仍较大,若暗中竞价进一步升级,部分装置或被迫降负。


107胶、硅油8月齐下跌,以价换量
107胶市场:8月份107胶市场延续弱势震荡格局。截至8月31日:107胶主流报价11500-12000元/吨,月跌1200,跌幅9.23%,较去年同比下跌10.31%。
成本端:8月DMC、水解料价格持续走低,削弱了对107胶的成本支撑,主力单体厂虽凭借成本控制保留一定的定价弹性,但对大户商谈也处于被动地位,月末原料弱稳运行,107胶超低价成交也有所收敛。
供应端:8月初单体厂为交付事故后激增的避险订单,开工率维持在较高水平。而下游需求跟进不足的问题依旧突出,后续订单断层,107胶出货节奏明显放缓,局部企业库存也达到“高位警戒线”。为缓解库存压力,各单体企业陆续下调报价,大客户订单价格一单一议,加剧看空情绪的负反馈。


硅酮胶需求端:当前硅酮胶需求持续低迷,尽管北京、上海、苏州等城市8月相继放宽房地产限制政策,形成多重利好,但受项目资金到位慢、施工进度滞缓影响,终端新开工与竣工并未改善,硅酮胶订单同比仍呈下滑态势。而在硅酮胶企业采购行为呈现“两极分化”:一方面,中小胶企受限于自身资金流与订单不确定性,采购严格遵循“按需补库”原则;另一方面,头部企业凭借资金优势,开始试探性抄底,但仍未形成规模化囤货。
光伏胶市场:据行业协会数据,上半年我国电池片、组件产量增速放缓至 15% 以内,全球 TOP 4 光伏组件制造商今年上半年财报也集体报亏,行业深陷亏损泥沼。不过“反内卷”举措对光伏组件也受到正向刺激,9月组件企业存小幅提产预期,一定程度上利好光伏胶。不过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企业以需求为主,不敢贸然囤货,使得光伏胶市场需求难以实现突破性增长。
综合来看,尽管月末107胶市场释放止跌信号,但终端需求疲软态势难以给予挺价支撑。若局部107胶成交价逼近DMC价格,场内抄底情绪跃跃欲试。后续市场能否改善,关键仍看9月旺季需求兑现情况。


硅油市场:8月份硅油市场整体走弱,成交重心下移。截至8月31日:硅油主流报价13500-14000元/吨,月跌500,跌幅3.5%;较去年同比下跌9.98%;市场尚未脱离低位区间。
成本端,8月DMC与硅醚价格下跌,虽为硅油下行提供了较大成本空间。但严重拖累硅油市场报价与成交,因此成本优势未转化为盈利,硅油企业利润进一步下滑。
供应端:部分硅油企业为完成前期订单,维持中高开工率,但终端需求疲软传导至供应端,下游企业库存难去化。现阶段,硅油企业多采取随单备货策略,成交重心围绕“出货”展开,以价换量。本周硅油将延续低位出货,企业根据成本波动及接单情况灵活把控。
外资品牌硅油市场:本周外资品牌硅油持续面临压价压力,截至8月29日,外资品牌硅油代理商报价稳定在15500-17000元/吨。随国内市场行情拖累,整体价格稳中偏弱的格局难以改变。


需求端方面:受硅油价格变动且整体趋降的影响,室温胶企业“等跌”心态浓厚,即便企业暗降也难以激发补库意愿。若9月份硅油售价未能传递清晰的止跌信号,室温胶保持“按需采购”,备货规模难实现有效增长。
印染市场:当前印染市场受纱线成交平淡影响,终端纺织品、服装订单承接力度不足,对硅油乳液等原料的采购仍以“刚需备货”为核心,仅依托生产计划进行补货,未见超量储备。随着“金九”启动迟缓,多数纺企谨慎观望,以维持刚需采购为主。
整体而言,终端需求疲软仍是硅油市场的核心制约,室温胶与印染领域均未出现规模性采购释放。叠加市场看跌预期未扭转,企业观望情绪浓厚,硅油价格缺乏上行支撑,短期弱势格局难有实质性好转。


裂解料月跌500,废硅胶阴跌出货
裂解料市场:8月来看,在新料延续下行态势下,裂解料硅油为维持低价优势,报价跟进至11500-12000元/吨,月跌500,跌幅4.08%。尽管价格下跌,但是由于终端市场萎靡,硅酮胶企业在出货不畅局面,难有更多刚需释放,有限询盘意向基本流向新料厂,在此不利局面下,裂解料企业难有更多竞价操作,月内基本维持散单交投,减产运行为主。
废硅胶方面,因市场行情不佳,硅制品企业生产积极性不高,毛边料产出有限,多囤少出;同时,裂解料企业深陷洗牌格局,经营压力下为避免更多的亏损,采购上延续逢低为主,按需备货。面对此艰难局面,废硅胶回收商保持谨慎态度,尽量一进一出以平衡利润面,价格方面,裂解料厂的毛边到货价小跌至3300-3500元/吨(不含税),持续僵持。
综上所述,在市场无实质利好进展的情况下,裂解料厂和废硅胶回收商在出货上难言乐观,成交围绕刚需商谈,市场弱势运行。


生胶月跌1300、混炼胶逢低补仓
生胶市场:受业内萎靡气氛影响,8月生胶价格随DMC下行,截止至8月31日:生胶主流报价11800-12500元/吨,月跌1300,跌幅9.6%;较去年同比下跌11.48%。
供给端:主力大厂有核心客户订单支撑,开工居高不下,尤其上周低价优惠加码,又收获一波补库订单,9月排单尚可。不过其他单体厂生胶价格让利不一,接单较为分化,局部企业库存压力较大,因价格可下调空间有限,后续部分生胶装置或考虑降负。
需求方面:8月混炼胶订单一般,场内仍未见传统旺季迹象,致使混炼胶企业对备货信心不足,虽龙头厂释放低价刺激,但业内多延续刚需采购,囤货并不积极。月末部分厂家前期高价货源陆续被消耗,上周适时逢低补仓,需求端有所改善。
本周进入9月,因供需矛盾仍突出,市场坚定看多情绪不多,不过生胶已跌至预期低价,备货风险偏低,部分混炼胶为避免生胶出现反弹操作,月初或积极完成每月基础量备货,预计9月上旬生胶市场维稳运行。


混炼胶市场:8月混炼胶市场同步下跌。截止至8月31日:混炼胶市场主流报价11800-12500元/吨,月跌600,跌幅4.15%;较去年同比下跌5.68%。
采购方面:以“刚需补仓”为主,整体采购节奏相对谨慎。今年业者对 “金九”旺季的预期较往年明显降温,核心原因在于需求端订单反馈疲软,直接削弱了市场对旺季行情的信心。
订单方面:从上周市场表现来看,混炼胶报价呈现分化态势,高低价差存在一定差异,实际成交重心下移。进入月底,企业收款压力显著上升,尤其是针对账期较长、放款金额较大的客户,企业关注度进一步提高,出货策略也更为保守。对于多数企业而言,稳定且灵活的现金流是当前市场环境中维持经营稳定、抵御风险的根本保障。
目前混炼胶产业链仍处于“成本低支撑、需求难回款”的双重挤压下,行业整体面临艰难的突破局面,从市场持续低迷的运行态势中,可清晰感受到产业链各环节的经营压力。

高温胶需求方面:近期硅制品企业反馈订单整体偏冷清。按照往年惯例,8 月受国外圣诞节备货需求拉动,硅制品行业已进入生产忙碌阶段,但今年这一季节性特征几乎未显现,订单动静较小,需求端弱势格局进一步凸显。不过,皮革领域的有机硅应用仍值得关注 ,9 月 3-5 日中国国际皮革展将在上海召开,美舒、鼎立森、见欣、泰科、兴发等20多家有机硅皮革相关企业集中亮相,为进一步扩大有机硅终端应用拓展新空间。
整体来看,当前高温硅橡胶市场在产品应用创新层面表现积极,厂家为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对市场需求响应速度加快,尤其是高端领域产品,仍保持可观的附加值;但常规类无论是固态胶还是液态胶,竞争都趋于白热化,维持 “薄利走量” 的经营模式。结合当前市场供需、成本及预期等多方面因素判断,预计9月初期混炼胶市场价格将以稳定运行为主,大幅波动的可能性较低。


市场预测
当前有机硅市场仍困于供需错配、成本不稳的僵局,短期难以摆脱弱势盘整、以价换量的主基调。尽管“反内卷”持续,但尚未能扭转供需矛盾。企业仍以低价抢单策略维持运营,市场突破动力不足。
成本端:当前工业硅市场供需区域分化,四川地区临近枯水期,部分硅厂已主动下调开工率;新疆地区依托火电优势,维持中高负荷,弥补四川缺口。而需求呈持续收缩:多晶硅受政策限制开工率下降,有机硅单体厂出于去库主动减产。目前421#工业硅报价在9400-10000元/吨区间震荡,价格缺乏上行支撑,难以推动DMC成本形成实质性回升。
供应端:山东单体厂降低装置负荷,整体开工率有所降低,但中下游入场备货积极性不够,短期供应过剩格局难改。上周多家单体厂再次会议,沟通稳价止跌,减产又将成为保价抓手。不过业内认为自律性减产预期不高,大概率在亏损风险加剧下或逼迫部分装置降负。


需求端,虽传统旺季临近,秋冬出口与电商旺季带动硅胶制品需求集中释放,但需求端的“谨慎性”已形成闭环:终端订单疲软导致中下游企业不敢囤货,补仓量小又让上游去库缓慢,进而加剧价格下行压力,反过来又强化了买涨不买跌的心态。尽管政策层面持续发力,但市场信心恢复仍需时间,终端对有机硅产品的需求增长有限。短期内,若终端行业未出现订单实质性放量,这种“小单补仓、随用随采”的格局难有根本改变,需求端对市场的支撑作用仍显薄弱。
综合来看,当前市场博弈氛围依旧浓厚:下游延续按需策略,与上游的挺价预期存在明显分歧;企业竞争层面,各单体厂为争夺有限订单,仍难逃“暗中让利”的竞争模式,行业内卷态势未得到根本改善。从企业经营来看,有机硅行业上半年整体陷入盈利困境,多数企业利润呈下滑态势,进入三季度后,随着市场弱势格局延续,企业亏损风险较上半年“有过之而无不及”。尽管8月末价格出现阶段性企稳信号,但终端需求始终缺乏亮点,导致多数企业对9月市场信心不足,具体仍要看金九银十兑现情况。(以上分析仅供参考,交流之用,不构成所涉商品买卖建议)

8月25日-8月31日有机硅市场主流报价:
有机硅DMC
新料报价:10800-11500元/吨 (净水含税送到)
裂解料:9500-10000元/吨
有机硅D4
10800-12000元/吨(净水含税送到)
107硅橡胶(常规粘度):
报价:11500-12000元/吨(含税含包装)
二甲基硅油(常规粘度):
国产:13300-13800元/吨(含税含包装)
进口:15500-17500元/吨(含税含包装)
裂解料:11500-12000元/吨
生胶(分子量45万-60万):
报价:11800-12500元/吨(含税含包装)
沉淀混炼胶(常规硬度):
11800-12500元/吨(含税含包装)
废硅胶:
毛边到货价:3300-3500元/吨(不含税)
国产气相白炭黑(200比表面积):
中低端:17000-18000元/吨(含税含包装)
高端:20000-22000元/吨(含税含包装)
硅橡胶用沉淀白炭黑:
6200-6800元/吨(含税含包装)
(本报价截止时间为8月31日,最新成交价需自行与厂家询盘确认,以上价格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成交依据)

